编辑:阿弟文舍    更新时间: 2025-10-28 15:34
全文阅读

“公主,不好了!”

“国公爷……国公爷他,留书出走了!”

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镇国公府清晨的宁静。

昭阳公主李云裳正端着茶盏,闻声,那描金的茶盖在杯沿上磕出一声脆响。

她抬起眼,眸光清冷。

管家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手里高举着一封信,脸色惨白如纸。

“公主!您快看!这是在国公爷书房发现的!”

信纸被呈上来。

没有署名。

但那字迹,李云裳认得,是她那个年过半百,沉迷美色的公爹,镇国公沈敬。

信上的内容不堪入目。

什么追求真爱,挣脱牢笼,什么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通篇都是对一个女人的爱慕与赞美。

那个女人,叫柳如烟。

是她丈夫沈修文的宠妾。

一个半月前,沈修文说要去江南巡查生意,便带上了柳如烟。

谁曾想,半路上,她的公爹,本该在皇庄休养的镇国公,竟也跟了过去。

当时只说是偶遇,父子同行,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现在看来,全是预谋。

好一个父子同行。

好一个红尘作伴。

公爹带着儿子的妾私奔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云裳捏着那封信,指节因为用力而泛起青白。

她能想象,明日一早,整个京城会如何议论镇国公府,又会如何议论她这个大周朝最尊贵的昭阳公主。

她的脸,皇家的脸,今天算是被这对不知廉耻的男女,扔在地上狠狠踩进了泥里。

“公主……”身边的侍女秋月声音发颤,担忧地看着她。

李云裳缓缓将信纸折好,放在桌上。

她没有哭。

也没有闹。

她的脸上甚至看不出什么表情,平静得可怕。

“修文呢?”她问,声音不起波澜。

管家一个哆嗦,“世子……世子爷他,昨夜就快马加鞭,说是要去把国公爷追回来。”

“哦?他倒是孝顺。”

李云裳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弧度。

孝顺?

自己的妾跟亲爹跑了,他还有脸说孝顺?

简直是又蠢又坏。

“府中现在是谁在管事?”

“回公主,是……是赵姨娘。”管家答得小心翼翼。

赵姨娘,是沈修文的另一个妾,平日里最会看柳如烟的眼色行事。

让她管家,国公府的钱粮怕不是都要被搬空了去接济那对亡命鸳鸯。

“传我的令。”

李云裳站起身。

“即刻起,关闭府门,许进不许出。”

“府中所有管事、下人,全部到前院**。”

“通知赵姨娘,让她把府中所有对牌、账册,一并送到我这里来。”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管家愣了一下,随即立刻躬身。

“是,公主!”

整个镇国公府,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

下人们惶惶不安地被驱赶到前院,窃窃私语声不断。

“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关府门?”

“听说了吗?国公爷跟那个柳姨娘……”

“嘘!你不要命了!这种事也敢乱说!”

赵姨娘很快就来了,脸上带着几分不情不愿。

“公主,您这是何意?世子爷刚走,您就把府里弄得鸡飞狗跳,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我们国公府内宅不宁?”

她仗着自己也算半个主子,想给李云裳一个下马威。

李云裳看都没看她一眼。

“账册呢?”

赵姨娘脸色一僵,“账册都在账房,世子爷离京前吩咐了,任何人不得擅动。”

她把沈修文搬了出来当挡箭牌。

李云裳终于将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目光里没有温度,像是在看一个死物。

“秋月。”

“奴婢在。”

“我记得宫里有种掌嘴的规矩,叫‘玉碎’,对吧?”

秋月垂首,“是,公主。取上好的汉白玉板,浸过冰水,掌嘴二十,保证不见血,但口中牙齿会尽数碎裂,与血水和唾沫一同咽下。”

赵姨娘的脸,“唰”一下就白了。

她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公主饶命!公主饶命!我……我这就去取!”

她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再也不敢有半分顶撞。

李云裳端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轻轻抿了一口。

茶水苦涩,一如她此刻的心境。

但这点苦,还不够。

镇国公,柳如烟,沈修文……

这笔账,她会一笔一笔,连本带利地跟他们算清楚。

她从来不是一个任人欺辱的女人。

以前不是。

现在,更不是。

很快,一摞摞账本被抬了进来,堆满了半个屋子。

赵姨娘像只斗败的公鸡,缩在角落里,不敢出声。

李云裳翻开第一本账册。

是采买账。

她看得极快,一目十行。

“这个月,采买胭脂水粉的银子,是上个月的三倍。为什么?”

负责采买的管事满头大汗地跪下。

“回……回公主,是柳姨娘说她新得了一张方子,要制什么……什么养颜膏,所以……”

“方子呢?”

“这……小的不知。”

李云裳合上账本,丢在一旁。

“下一个。”

她一本一本地看,一个一个地问。

从采买到修缮,从田庄到铺子。

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扎在要害上。

不过一个时辰,就有七八个管事被问得跪在地上,汗流浃背,话都说不清楚。

整个国公府的内账,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千疮百孔。

而所有的漏洞,最后都指向了一个人。

柳如烟。

这个女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几乎将国公府的内库蛀空了一半。

而她的公爹和丈夫,对此视若无睹。

甚至,还在帮她遮掩。

真是,好大的一盘棋。

李云裳的眼神越来越冷。

她看向跪在院子里的乌泱泱的人群。

“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

“凡是拿过柳如烟好处,帮她做过事的,自己站出来。”

“我只问一遍。”

人群骚动起来,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一人敢动。

李云…裳笑了。

“很好。”

她转向秋月。

“把柳如烟院子里的那个哑巴婆子带上来。”

片刻后,一个干瘦的老婆子被带了上来,眼神惊恐,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李云裳看着她。

“你是柳如烟从老家带来的,对她最是忠心。”

“我也不逼你开口。”

“我只问你,柳如烟平日里,最喜欢用哪家的点心,穿哪家的衣裳,用哪家的首饰?”

哑巴婆子愣住了。

她没想到公主会问这个。

李云裳继续说。

“你不用说话,我让秋月念,是哪家,你就点一下头。”

“秋月,从京城最有名的那几家开始念。”

秋月清了清嗓子,开始念起一个个商号的名字。

“宝珍斋……金玉楼……霓裳阁……”

当念到“霓裳阁”时,哑巴婆子的手指,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李云裳的目光一直锁定着她。

“停。”

她看向那个哑巴婆子,眼神锐利如刀。

“霓裳阁,是吗?”

哑巴婆子浑身一颤,猛地低下头,不敢再有任何动作。

但已经够了。

“来人。”

“去霓裳阁,就说我说的,他们铺子里最好的绣娘,被贼人拐走了。”

“让他们掌柜的,立刻、马上,滚过来见我。”

赵姨娘被彻底架空了权力,失魂落魄地跪在院中,看着那个曾经被她视为天神下凡的公主,如今却成了索命的阎罗。

李云裳的命令如同一道道惊雷,在国公府炸响。

府中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下人们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就是自己。

霓裳阁的掌柜来得很快,几乎是被人架着跑来的。

他一进门就跪下了,胖大的身躯抖得像个筛子。

“公主殿下!小人……小人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绣娘冲撞了您,您说!您说出来,小人立刻把她沉塘!”

李云裳坐在主位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你店里,是不是有个叫‘晚晴’的绣娘?”

掌柜的愣了一下,飞快地在脑子里搜索着。

“回……回公主,好像……好像是有这么个人,手艺不错,就是人有些孤僻,不爱说话。”

“她人呢?”

“这……她前日告了假,说是家里有急事,要回乡一趟。”掌柜的冷汗都下来了,“公主,可是她犯了什么事?”

李云裳没有回答他,而是转头看向跪在一旁的采买管事。

“我记得,柳如烟那个所谓的养颜膏方子,需要一味叫‘雪顶芙蓉’的药材,对吗?”

采买管事一哆嗦,“是……是的,公主。”

“这味药,整个京城,只有一家药铺有。”

李云裳的目光再次回到霓裳阁掌柜身上。

“而那家药铺,恰好就在你霓裳阁的隔壁。”

“掌柜的,你说,这是不是太巧了些?”

掌柜的脸色瞬间变得比死人还难看。

他“噗通”一声,重重地磕了个头。

“公主明鉴!小人……小人冤枉啊!我跟那药铺老板都不熟!”

“是吗?”

李云裳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

“我的人查到,那个叫晚晴的绣娘,她的亲弟弟,就在隔壁药铺当学徒。”

“而你,每个月都会给她一笔远***工钱的银子。”

“这些银子,兜兜转转,最后都进了一家南方的钱庄。”

“那家钱庄最大的东家,姓柳。”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掌柜的心上。

他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完了。

全完了。

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这位深居简出的公主殿下,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将他的底细扒了个干干净净。

“说吧。”

李云裳放下茶杯,声音里带着一丝厌倦。

“他们往哪儿去了?”

掌柜的浑身剧颤,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他知道,一旦说了,柳家不会放过他。

可若是不说,眼前的这位公主,立刻就能让他生不如死。

“看来,你还是没想清楚。”

李云裳失去了耐心。

“秋月,传我的令,查封霓裳阁和隔壁的药铺,所有伙计、掌柜,全部下狱,严加审问。”

“另外,派人去一趟顺天府,就说镇国公府怀疑有江南巨商暗中勾结,意图不轨,请他们协助调查所有与柳家钱庄有往来的商号。”

“告诉顺天府尹,这是本宫的意思。”

“是,公主!”

掌柜的听到“顺天府”三个字,最后一丝心理防线也崩溃了。

查封店铺,他还能东山再起。

可一旦惊动了顺天府,那就是抄家***的大罪!

“我说!我说!公主饶命啊!”

他涕泪横流地磕着头。

“柳姨娘……柳姨娘他们,往通州码头去了!他们包了一艘漕船,准备南下!”

“船号是‘顺风’!”

通州码头。

漕船。

李云裳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他们倒是会选地方。

通州码头鱼龙混杂,漕运又是朝廷命脉,盘根错节,一旦混入其中,便如鱼入大海,再难寻找。

“很好。”

李云裳站起身。

“备马。”

秋月大惊,“公主,您要亲自去?”

“不然呢?”李云裳反问,“指望我那个‘孝顺’的夫君吗?”

她走到门口,顿住脚步,回头看了一眼院中跪着的众人。

“在我回来之前,府里所有人,各司其职,若有半点差池……”

她没有说后果。

但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京郊官道上,十几匹快马疾驰而过,卷起一阵烟尘。

为首的女子一身玄色劲装,身姿挺拔,正是换了男装的李云裳。

身后跟着的,是她从公主府带来的亲卫。

这些人,只听她一人的号令。

通州码头不远,快马加鞭,不到两个时辰便到了。

码头上人声鼎沸,扛着麻袋的苦力,吆喝着的小贩,南来北往的客商,构成了一副繁忙而混乱的景象。

要在这里找一艘船,无异***捞针。

李云裳勒住马,目光扫过停靠在岸边的无数船只。

“分头去找,找船号‘顺风’的漕船。”

“是!”

亲卫们立刻散开,融入人群之中。

李云裳翻身下马,牵着马,缓缓走在码头上。

她没有丝毫的慌乱。

越是危急的时刻,她越是冷静。

这是她从父皇那里学到的,身为一个皇族,永远不能让人看到你的失态。

一个亲卫很快跑了回来。

“公主!找到了!”

“那艘船在一个时辰前已经离港了!”

李云裳的心猛地一沉。

还是晚了一步。

“能确定他们就在船上吗?”

“能!码头的一个管事看见了,说是一个富家老爷,带着一个极美的女子上的船,身边还跟了几个护院。”

描述完全对得上。

李云裳的拳头瞬间握紧。

就这么让他们跑了?

她不甘心!

“公主,现在怎么办?水路难追,他们顺流而下,我们的马匹派不上用场。”亲卫队长焦急地问。

李云裳沉默了。

她看着眼前这条浑浊的运河,河水滔滔,向着无尽的远方流去。

难道,真的就只能到此为止了吗?

不。

绝不。

她李云裳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两个字。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

漕运,归漕运总督管辖。

而当今的漕运总督,是三年前她亲自向父皇举荐的。

那个人,欠她一份天大的人情。

“去驿站。”

李云裳翻身上马,声音果决。

“用八百里加急,给漕运总督衙门送一封信。”

“就说,本宫有要事相求。”

全文阅读
已经没有了 返回本书目录 下一章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