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阿弟文舍    更新时间: 2025-10-28 09:53
全文阅读

蒋瓛领了圣旨,没敢耽搁,先让人去东宫查账,自己则带着三百缇骑直奔北平。锦衣卫的马都是西域进贡的良驹,跑起来四蹄生风,不到半个时辰就出了北京城。蒋瓛坐在马上,心里却沉甸甸的——燕王朱棣是陛下的第四子,镇守北疆多年,军功赫赫,按理说不该有反心,可天幕曝光的内容如此具体,连时间、地点、人物都清清楚楚,不像是假的。

可转念一想,陛下的脾气他最清楚,一旦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年胡惟庸案,陛下一声令下,株连了三万多人,如今燕王这事,若是真的,怕是比胡惟庸案还要严重。蒋瓛攥紧了缰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查清楚,不能错抓,更不能放过。

而春和殿里,朱元璋已经遣散了文武百官,只留下太子朱标和几个心腹大臣。他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那份从东宫查来的账本,手指在“燕府馈送:银三千两”那行字上反复摩挲,眼神里满是失望:“标儿,你是太子,是咱大明未来的君主,怎么能这么糊涂?朱棣给你送银两,你就敢收?”

朱标跪在地上,头埋得很低:“父皇,儿臣知错。儿臣以为四弟只是一片孝心,没想到他竟用私开银矿的钱……儿臣这就把银两还回去,再去燕王府质问他!”

“质问?”朱元璋冷笑一声,把账本扔在朱标面前,“现在去质问有什么用?天幕都把事捅出来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咱朱家出了个私养降将、私开银矿的藩王!你去质问他,他只会说自己冤枉,说天幕是假的——你有证据吗?”

朱标一时语塞,是啊,他没有证据。天幕曝光的内容虽然具体,但都是画面和声音,没有实物证据,若是朱棣死不认账,他也没办法。

这时,兵部尚书冯胜出列:“陛下,臣以为,天幕之事太过诡异,说不定是有人故意伪造,挑拨陛下与燕王的关系。燕王镇守北疆多年,多次击退蒙古骑兵,若是贸然治罪,怕是会寒了边疆将士的心啊。”

“寒心?”朱元璋瞥了冯胜一眼,“那你说,天幕曝光的事,是真是假?若是假的,为何东宫的账本上会有记载?若是真的,咱不治他的罪,难道要等他养足了私兵,起兵造反吗?”

冯胜不敢再说话,只能躬身退下。朱元璋叹了口气,看着殿外的天空,喃喃自语:“这天幕到底是啥来头?是上天示警,还是有人搞鬼?”

与此同时,北平燕王府里,朱棣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刚收到消息,说京城出现天幕,曝光了他私纳阿古拉、私开银矿的事,还说父皇派了锦衣卫来北平查案。朱棣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杯茶,却怎么也喝不下去。

“殿下,别慌。”一个穿着黑衣的谋士走了进来,他头戴方巾,面容清瘦,眼神却很锐利——正是朱棣的首席谋士,道衍和尚姚广孝。“天幕曝光的事虽然棘手,但陛下没有实物证据,只要咱们把银矿、马厩、还有阿古拉藏好,锦衣卫来了也查不出什么。”

朱棣抬头看着姚广孝:“可父皇已经下令,燕王府的人不许踏出王府半步,咱们怎么藏?”

姚广孝笑了笑:“殿下放心,臣早有准备。银矿那边,臣已经让矿工们暂时停工,把矿洞封了,还放了把火,装作是意外失火;马厩里的战马,臣已经送到城外的农庄,交给可靠的人看管;阿古拉嘛,臣让他换上明军的衣服,混入北平都司的兵营,只要不被锦衣卫认出来,就没事。”

朱棣松了口气:“还是先生想得周到。可天幕下一期要曝光先生你,还有那封密信,怎么办?”

姚广孝的脸色沉了下来:“那封密信是咱们的软肋,绝对不能让陛下知道。臣已经让人去书房,把那本《孙子兵法》找出来,烧掉!至于天幕曝光臣的事,臣倒不怕,只要没有证据,陛下也不能把臣怎么样。”

朱棣点了点头:“好,就按先生说的办。对了,锦衣卫什么时候到北平?”

“快了,估计明天早上就能到。”姚广孝顿了顿,又补充道,“殿下,明日锦衣卫来的时候,您一定要表现得镇定,就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天幕是妖物伪造的,千万不能慌。”

朱棣深吸一口气:“我知道了。先生,这次能不能渡过难关,就全靠你了。”

姚广孝躬身:“殿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蒋瓛就带着三百缇骑到了北平城下。北平都司指挥使张玉早已在城门等候,他是朱棣的老部下,看到蒋瓛,心里很是紧张:“蒋大人,一路辛苦,要不要先去驿站歇息片刻?”

蒋瓛摇了摇头:“不必了,咱家奉陛下旨意,查燕王府的事,耽误不得。张大人,麻烦你带咱家去燕王府。”

张玉不敢怠慢,忙带着蒋瓛一行人去了燕王府。朱棣早已在府门前等候,他穿着一身素色官服,脸上带着几分委屈:“蒋大人,不知父皇派您来北平,有何要事?”

蒋瓛看着朱棣,眼神冰冷:“燕王殿下,陛下收到天幕示警,说您私纳蒙古降将、私开银矿,还私养私兵,特派咱家来查案。请殿下配合,让咱家搜查燕王府。”

朱棣皱了皱眉:“蒋大人,天幕之事纯属污蔑,本王在北平安分守己,从未有过逾矩之举。不过,既然是父皇的旨意,本王自然配合。来人,打开府门,让蒋大人搜查!”

蒋瓛点了点头,带着锦衣卫走进燕王府。他们先搜查了书房,没找到那本《孙子兵法》;又去了后院马厩,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匹普通的马;最后去了银矿的方向,只见矿洞被封了,还残留着烧焦的痕迹。

“殿下,这矿洞是怎么回事?”蒋瓛指着矿洞问道。

朱棣叹了口气:“蒋大人,这矿洞原本是府里用来采石头的,上个月意外失火,就封了。至于天幕说的私开银矿,纯属无稽之谈。”

蒋瓛又问:“那蒙古降将阿古拉呢?咱家听说,您私纳了他。”

朱棣摇了摇头:“本王从未听过这个名字,蒋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北平城查,看看有没有这个人。”

蒋瓛派人去北平城查了一圈,果然没找到阿古拉的下落。他心里犯了嘀咕:难道天幕真的是假的?可东宫的账本不会骗人啊。

就在这时,一个锦衣卫匆匆跑了过来:“大人,我们在城外的农庄里,发现了三十匹战马,像是燕王府的。”

蒋瓛眼睛一亮:“走,去看看!”

朱棣心里一紧,忙跟了过去。到了农庄,果然看到三十匹战马,正被一个农夫看管着。蒋瓛指着战马:“殿下,这怎么解释?”

朱棣镇定地说:“蒋大人,这些战马是本王从北平都司借的,准备用来训练王府护卫,只是还没来得及还回去。不信您可以问张玉大人。”

蒋瓛看向张玉,张玉忙点头:“没错,这些战马确实是燕王府从都司借的,有借条为证。”

蒋瓛拿过借条一看,上面确实有北平都司的印章,还有朱棣的签名。他皱了皱眉,心里更疑惑了: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

就在这时,姚广孝走了过来:“蒋大人,若是没有其他证据,还请不要冤枉殿下。天幕之事太过诡异,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挑拨陛下与殿下的关系,还请大人明察。”

蒋瓛看着姚广孝,又看了看朱棣,心里犹豫了。他没有找到实质性的证据,若是贸然把朱棣押回京城,陛下怕是会怪罪。蒋瓛想了想,说:“殿下,虽然咱家没找到证据,但天幕之事非同小可,咱家还是要把情况如实禀报陛下。在陛下下旨之前,还请殿下待在王府里,不要外出。”

朱棣点了点头:“本王明白,一定配合蒋大人。”

蒋瓛带着锦衣卫离开了农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他总觉得,朱棣和姚广孝在隐瞒什么,可没有证据,他也没办法。而燕王府里,朱棣看着蒋瓛远去的背影,松了口气:“先生,总算是暂时应付过去了。”

姚广孝却摇了摇头:“殿下,这只是暂时的。陛下多疑,不会就这么算了,咱们还要小心应对。”

全文阅读
上一章 返回本书目录 下一章

同类推荐